门道跨链读懂一文计的桥设
作者:0xKooKoo(Web3极客,Moledao技术顾问,前Bybit技术大牛)
特别鸣谢:0xmiddle的技术支持
为什么我们需要跨链?
还记得2017年那会儿,大家都在以太坊上玩DeFi。后来呢,各路公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每条链都搞自己的生态。有人只玩一条链,但更多人像我一样,总想在不同链上寻找最佳收益机会。这时候问题就来了:怎么把USDT从以太坊搬到BSC?怎么把SOL转到Polygon?
说实话,早期我们只能依赖中心化交易所。记得去年有个梗说:"币安就是最好的跨链桥"。但每次都要充值-交易-提现,手续费贵不说,还特别麻烦。更关键的是,现在很多DeFi应用需要跨链协作,比如在A链抵押,在B链借款,这就不是简单转账能解决的了。
跨链桥的进化史
第一代:P2P交易
最早期的想法特别朴素:如果有人刚好想反向操作,直接互换不就得了?比如我想把100USDT从A链转到B链,刚好有个人想把100USDT从B链转到A链。听起来很完美对吧?但实际操作中,我遇到过几次对方收了钱就装失联的情况,气得我直跺脚。
第二代:公证人机制
后来我们学聪明了,找个靠谱的中间人。比如让某个机构同时在两条链上备好资金池,用户把A链的资产给他们,他们再从B链的资金池给你打钱。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:万一这个中间人跑路呢?记得2022年那次Multichain事件吗?直接卷走用户数亿美元,真是血淋淋的教训。
于是我们改进成多签机制。就像银行金库需要多把钥匙才能打开,20个公证人中需要2/3同意才能动资金。但去年Axie跨链桥被黑事件又给我们上了一课——黑客居然搞到了2/3的私钥!
现在最流行的是MPC技术。简单来说就是把私钥切成碎片,黑客得同时攻破多个碎片才能得手。我参与设计过几个MPC跨链桥,发现它不仅更安全,还有个巨大优势:可以随时更换验证节点,不用像多签那样需要重新部署合约。
安全防护的"组合拳"
作为技术顾问,我常跟团队说:"安全不是单点突破,而是层层设防。"
冷热分离就像银行的柜台和金库。日常小额用热钱包自动处理,大额转账必须人工冷签名。去年有个项目因为没做冷热分离,热钱包被黑直接损失8000万,看得我直摇头。
风险隔离同样重要。我见过最蠢的设计就是把所有资金放在一个池子里。现在成熟的项目都会按链对隔离资金池,就像轮船的防水舱,一个漏了不至于全沉。
最近我们还开始用TEE技术,相当于给验证程序装了个保险箱。去年测试时尝试攻击自己的TEE节点,结果连门都摸不着,这安全性确实靠谱。
验证者选择的两大流派
现在行业里主要有两种玩法:
PoA派:只选知名机构当验证节点。像Wormhole就找了Jump Trading这些巨头,他们作恶成本太高。但缺点是可能形成小圈子,去年就有用户抱怨某些链的验证节点都是"自己人"。
PoS派:谁都可以当验证者,但要质押代币。ZetaChain就这么干。好处是更去中心化,但要注意质押代币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安全性。
我个人觉得没有绝对优劣,关键看执行。就像做菜,米其林大厨和街边摊用的都是铁锅,但出品天差地别。
那些年被淘汰的方案
说起哈希时间锁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原理很精巧:设置个定时炸弹,对方不履约钱就自动退回。但实际用起来简直反人类:
1. 币价波动大时,对方经常选择放弃交易2. 完成一笔交易要签两次名3. 只能做资产交换,没法传递复杂消息
现在除了教科书,几乎没人用这个方案了。
轻客户端的理想与现实
理论上最安全的是轻客户端方案:直接在目标链上验证源链的交易。但现实很骨感:
1. Gas费贵得离谱,比MPC方案贵20倍2. 开发难度极大,要适配各种链的奇葩设计3. 需要持续更新区块头,维护成本极高
去年帮一个团队评估轻客户端方案,算完账后CEO脸都绿了。除非特定场景,否则真的不划算。
用户最关心什么?
做了这么多项目,我发现用户其实就关心几点:
• 安全第一:没人想当下一个被盗新闻的主角• 费用透明:最讨厌那种隐藏收费的桥• 到账速度:超过5分钟用户就开始焦虑• 支持链数:现在新链层出不穷,跟不上就被淘汰
最近有个有趣现象:用户宁愿多花1美元gas费,也要选到账快的桥。看来在DeFi世界,时间真的就是金钱。
未来展望
我坚信未来是多链的,甚至可能是多生态的。就像互联网有Web、移动端、物联网一样,区块链也会有各种形态。跨链技术就是连接这些孤岛的桥梁。
最近在开发中我发现,随着ZK技术进步,或许能解决轻客户端的成本问题。但工程实现上还有很多坑要填,这条路还很长。
最后想问问大家:你们平时用什么跨链桥?最看中哪些特性?欢迎来Twitter找我讨论。记住,在加密世界,保持怀疑态度永远是对的。
(责任编辑:研究)
-
说实话,这几年看着加密货币市场起起落落,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不变的真理: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金融世界里,标准化解决方案就像给别人定制的西装,怎么穿都不合身。就拿最近接触的一个客户来说,他们想做东南亚市场,结果套用欧美交易所模板,用户体验差不说,连当地热门币种都没法交易。为什么标准交易所模板正在失效?记得2017年那会儿,随便套个开源代码就能上线交易所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。现在的市场环境就像我常跟团队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"老油条",最近看到USDC提供12%年化收益的时候,我都忍不住揉了揉眼睛。要知道在传统金融界,这种收益率简直像做梦一样。但现在,这个梦境正在区块链世界变成现实。稳定币的"免费午餐"时代结束了记得五年前我第一次接触USDT时,就很纳闷:为什么发行方可以把用户的钱拿去投资国债赚钱,却不给持币人一分钱利息?这就好比你把钱存银行,银行用你的钱放贷赚利息,却告诉你... ...[详细]
-
今早的加密市场可谓热闹非凡,各大玩家都在上演"加速跑"的好戏。说实话,作为一名跟踪行业多年的观察者,我能明显感觉到整个赛道都在为下一轮爆发做准备。稳定币玩家开启技术军备竞赛Circle和Paxos这对老对手居然开始联手了,这让我想起去年熊市时他们还在互相较劲的场景。现在两家顶级稳定币发行商正与Bluprynt这家初创公司合作,测试一种全新的发行验证技术。简单来说,就像给每一枚稳定币装上"出生证明"... ...[详细]
-
今晚的CPI数据可真是给了市场一个大惊喜,比特币稳稳站在11.9万美元附近,以太坊虽然从4434美元的高点有所回落,但依然保持在4366美元的关键位置。作为一名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必须说这样的行情让我想起了去年底的走势。比特币:蓄势待发的王者看着BTC的日线图,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美剧,剧情跌宕起伏但主线清晰。虽然119000美元附近遇到了些阻力,但118000美元就像一道坚固的城墙,让空... ...[详细]
-
这两天币圈可真是热闹非凡,我整理了几个值得关注的市场动向:首先是那个火爆的Inscription #8,谁能想到这么个数字藏品居然拍出了10.4个比特币的天价,看来NFT市场又开始躁动了。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USDT,这个稳定币的市值今年以来已经偷偷摸摸涨了35%,多了237亿美元,看来市场里的热钱还真不少。更让人惊讶的是比特币期权持仓居然突破了207亿美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说到交易心得,这些年我最... ...[详细]
-
昨晚的空单策略简直不要太完美!看着账户里的数字蹭蹭往上涨,这感觉比喝冰可乐还爽。不过话说回来,今天这行情该怎么走?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。BTC:多空拉锯战大饼现在这个位置挺有意思的,110000-113000这个区间就像个跷跷板。我建议激进派可以在111000附近先打个底仓,记住一定要轻仓!如果你比较谨慎,可以等到112000再动手。不过要留神113000这个关键位,万一突破了就得赶紧止损。说实话,... ...[详细]
-
看着盘面忽上忽下的行情走势,我不禁想起那句老话:币圈一天,人间一年。昨天以太坊的表演可真够精彩的,先是早盘在4060美元附近来了个漂亮的"金针探底",接着晚上又在4100美元附近玩起了"深V反转",今早更是冲高到4375美元后开始回落。这种剧烈震荡的行情,说实话,连我这个老韭菜都看得心跳加速。技术面深度解析从日线级别来看,昨天那根大阳线确实给多头打了一针强心剂,直接把前天的大阴线给生吞活剥了。但咱... ...[详细]
-
昨晚那根针简直就是在耍流氓!前一天CPI数据刚给市场打了剂强心针,转眼PPI就甩出一记耳光。更绝的是川普半夜跳出来给通胀洗地,这剧本演得也太刻意了吧?说实话,九月降息这事儿板上钉钉,但PPI这么一搅和,原本信心十足的25个基点现在都变成未知数了。数据背后的权力游戏要我说啊,这些经济数据就是个幌子。真正关键的是川普和美联储掰手腕的力度。只要川普的人在议息会上够硬气,通胀就算涨到天上也拦不住降息。不过... ...[详细]
-
每当谈起金融衍生品,很多人都会联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。但作为一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想说衍生品本身并没有错,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。就像一把手术刀,在专业医生手中能救人,在普通人手里可能伤己。衍生品的本质:金融世界的变形金刚这些年来我接触过太多投资者,他们往往把衍生品想得太神秘。其实说穿了,衍生品就是基于股票、商品、利率等基础资产"变形"出来的金融合约。比如期货,就像是给未来的交易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从业多年的刑事律师,每当接到家属慌乱无措的电话时,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煎熬。亲人突然被拘留,面对陌生的司法程序,家属们常常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求助。网络时代虽然能轻易找到律师,但怎么判断这个律师是否真能帮上忙?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。案件缘起:一通焦虑的求助电话记得那天下午,助理转接进来一个年轻人。他的声音透着疲惫:"邵律师,我哥哥因为'比特币'的事被抓了,家里已经请了两位律师,可我们还是不... ...[详细]